發布:2024-04-22 09:19:11 關注:8378次
沈陽建筑大學是以建筑、土木等學科為特色和優勢,以工為主,多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學校。原隸屬于國家建設部,2000年在國家辦學管理體制調整中劃歸遼寧省管理,2010年成為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學校現有建筑學、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城鄉規劃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風景園林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1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學校為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單位。在全國第五輪一級學科評估中,5個博士一級學科及學校總體排名均位列遼寧省屬理工類高校前列,5個博士一級學科入選省一流特色學科重點建設學科。17個專業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經過7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經形成和具備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及創新學科平臺。為了吸引和凝聚優秀青年高層次人才,進一步培養和造就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青年人才隊伍,增進學術交流,現面向全國公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誠邀優秀青年人才來我校從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一、 博士后流動站簡介
學校現有建筑學、土木工程、機械工程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具體各設站學科情況介紹如下:
1.建筑學
建筑學一級學科 201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權,1997年獲評為遼寧省重點學科,2009年和2010年被評為遼寧省“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高水平重點學科和一流重點學科。擁有“遼寧省建筑生態物理技術與評價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建設部、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臺及實驗設備。團隊由包括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建筑學會優秀青年建筑師、遼寧省攀登學者、特聘教授、優秀專家、設計大師和“百千萬人才工程”等省級以上人才組成。學科緊緊圍繞國家、行業、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密切結合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等國家發展戰略,在建筑創作理論與方法、建筑遺產保護與東北地方建筑、東北地區城市空間更新設計與理論、寒地大空間公共建筑設計、北方綠色生態建筑技術等方面,深入研究重大工程中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取得一批重要的科研和應用成果。
學科方向:建筑創作理論與方法;建筑遺產保護與東北地方建筑;寒地大空間公共建筑設計;東北地區城市空間更新設計與理論;北方綠色生態建筑技術。
2.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一級學科201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權,2009年被評為遼寧省“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高水平重點學科,2010年被評為遼寧省一流重點學科,2014年被評為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特色學科,2017年入選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學科在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中,穩固了第四輪學科評估成績;在全國博士后工作綜合評估中評估等級為優秀。擁有現代建筑工程裝備與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教育部創新引智基地等40余個國家及省部級創新平臺。現有國家級特聘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專家等26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土木工程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1人、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1人、給水排水工程學科專業分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委員1人,遼寧省攀登學者、遼寧杰出科技工作者、遼寧省學術頭雁、遼寧省優秀專家、遼寧省特聘教授、遼寧省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等20人,遼寧省教學名師7人,“興遼英才”領軍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12人,國家和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科研創新團隊12個,遼寧省職工創新工作室2個,遼寧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多年來,結合土木工程領域發展趨勢及國家發展戰略,深度開展相關學科交叉融合,形成新型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土木工程災害防治與健康監測、現代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及技術、軟土地基與基礎工程、嚴寒地區建筑節能與室內環境控制技術、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等特色學科方向。在高性能組合結構、現代建筑產業化關鍵技術、清潔能源耦合采暖技術及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具有較強影響力和鮮明學科特色。
學科方向:新型鋼-組合結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節能與室內環境控制、高新材料與結構、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結構抗震、減震與控制理論、結構安全監測與損傷控制、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
3.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一級學科201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權,分別于2009年、2010年被評為遼寧省“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高水平重點學科和一流重點學科。2018年入選遼寧省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同時學科擁有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省重大學科平臺、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建設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以上高水平科研平臺13個。學科團隊由包括國家級特聘教授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人,國家教育部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等國家、省部級人才組成,并入選國家級創新團隊,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近年來,學科緊緊圍繞國家、行業、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在陶瓷零件精密制造、高速主軸系統、建筑工程裝備、數字化制造技術以及異型石材數控裝備等方面,深入研究重大工程中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取得包括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專利金獎、中國國際制造博覽會金獎、省科技進步獎、省技術發明獎在內的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學科方向:工程陶瓷零件精密制造;建筑裝備現代設計理論及應用;超精密運動控制;數控機床關鍵部件系統及控制;數字化制造技術與應用;新型車輛動力工程。
二、 博士后招收要求
申請人需符合進站基本要求: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申請進站的應屆博士畢業生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品學兼優、身心健康;原則上年齡在35周歲以內(其他要求見各類具體招收條件);本校博士畢業生不得申請進入校內同一一級學科流動站。申請人必須保證在站期間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職人員不得兼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優先招收非定向全職博士后,擇優招收定向全職博士后。
招收類型 |
招收條件 |
崗位待遇 |
出站要求 |
||
非定向全職博士后 |
學科博士后 |
在聘用期限內與我校建立唯一人事關系且全職在學校從事研究工作。 |
1.符合我校博士后進站基本要求; 2.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 3.人事檔案轉入我校。 |
1.工資及福利待遇參照我校講師標準執行(發放24個月止); 2.學校科研津貼2.4萬元; 3.可申請學校科研項目經費資助。 |
按照我校博士后工作協議規定執行。 |
師資博士后 |
與我校簽訂協議,博士后出站且符合留校任教資格的聘為學校師資。 |
1.符合我校博士后進站基本要求; 2.滿足我校教師聘用的基本條件; 3.人事檔案轉入我校。 |
1.工資及福利待遇參照我校講師標準執行(發放24個月止); 2.學校科研津貼2.4萬元; 3.學校師資博士后津貼2.4萬元(每月0.1萬元,發放24個月止); 4.可申請學校科研項目經費資助。 |
按照我校師資博士后工作協議規定執行。 |
|
定博向士全后職 |
人事關系保留原工作單位并脫產在我校從事研究工作。 |
1.符合我校博士后進站基本要求; 2.在高校、科研院所工作并具有高級職稱,同時符合博士后流動站科研成果要求,優先招收。 |
1.工資及福利待遇由人事關系所在單位發放; 2.可申請學校科研項目經費資助。 |
按照我校博士后工作協議規定執行。 |
|
聯博合士招后收 |
我校與設有博士后工作站或省級博士后創新基地的單位聯合招收。 |
1.符合我校博士后進站基本要求; 2.滿足工作站或博士后創新基地招收條件。 |
按照工作站或博士后創新基地有關規定執行。 |
除滿足工作站出站要求外,以第一署名單位執行我校博士后工作協議規定。 |
三、 申請及審批程序
申請人登陸“中國博士后”網站注冊并在線填寫《博士后申請表》,經學校審批通過后,申請人在線打印申請表并向我校博士后辦提交以下材料:
序號 |
材料名稱 |
數量 |
備注 |
1 |
博士后申請表 |
3 |
在中國博士后網站注冊、登錄,填報申請內容,在線提交,并導出數據打印紙質申請表(每頁右下角有校驗碼)。工作經歷、學習經歷、配偶子女信息要填寫全面。統招統分博士后的在職單位為空;在職博士后的在職單位須和工作經歷的最后單位一致 |
2 |
專家推薦信1 |
3 |
由兩位本學科領域的博士生導師或相當水平的專家填寫,一般其中有一位應是申請人的博士導師;對于留學人員,一般應有一位國外導師或科研項目負責人作為推薦人 |
專家推薦信2 |
3 |
||
3 |
博士后流動站設站單位學術部門考核意見表 |
3 |
設站單位組織召開學術評價會議,審核通過后,由設站單位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公章 |
4 |
身份證復印件 |
3 |
港澳臺居民、外籍人員提交護照復印件;軍官提交軍官證復印件 |
5 |
博士學位證書復印件 |
3 |
①應屆博士畢業生進站時,可先憑博士畢業單位學位主管部門出具的《同意授予博士學位證明》或《答辯決議書》辦理進站,進站6個月內須將博士學位證書交設站單位核驗及備案,未按時提交博士學位證書人員應予以退站; ②國外、境外、中外合作辦學獲得博士學位的申請人需在進站時或進站6個月內提供教育部門出具的《學位學歷認證書》(外籍人員不適用此項),未按時提交人員應予以退站; |
6 |
博士后研究人員進站審核表 |
3 |
①統招統分博士生,由博士畢業院校的學生畢業派遣部門或就業指導中心填寫,加蓋公章; ②在職人員,由檔案所在人事部門或干部部門同意脫產做博士后,并蓋章。人事檔案存在人才服務機構的人員,需提供所在單位或個人與人才服務機構的代理協議,并加蓋人才服務機構公章; ③暫無工作關系人員,請選擇“無人事(勞動)關系人員”;并由檔案暫存單位或人才服務機構簽字,加蓋公章; |
7 |
沈陽建筑大學博士后工作協議 |
3 |
由設站單位、合作導師、博士后三方簽訂 |
8 |
留學回國證明復印件(留學人員適用) |
3 |
由教育部出具相關證明 |
9 |
申請入站承諾書 |
3 |
如實填寫入站承諾,對其真實性承擔相應責任 |
10 |
體檢合格證明 |
1 |
市級以上醫院或沈陽建筑大學校醫院提供的合格體檢表 |
11 |
戶口本首頁復印件和個人戶口信息頁復印件 |
1 |
遷戶遷至我校的必須提供 |
12 |
結婚證復印件 |
1 |
已婚申請者需提供 |
進站申請獲批后,應與合作導師擬定進站日期并報學校博士后流動站管委會辦公室。如確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時進站,應提前向有關設站單位辦理請假手續。如無故逾期一個月,學校將不再保留其進站資格。
四、 申請時間
沈陽建筑大學博士后流動站管委會辦公室常年隨時受理非定向全職博士后的進站申請,每年定期集中受理定向全職博士后及聯合招收博士后的進站申請。
五、 招收信息
詳見《2024年沈陽建筑大學博士后招收信息表》(附件)。
六、 聯系方式
聯 系 人:王老師 聯系電話:024-24692450
郵 箱:[email protected](投遞簡歷郵件標題為:姓名+學歷+專業+應聘崗位名稱+ #高校人才引進#)
通訊地址:遼寧省沈陽市渾南新區渾南中路25號沈陽建筑大學博士后流動站管委會辦公室 郵編:110168
【1】凡本網注明"來源:濱海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濱海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濱海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